“可知”指“知资产、知威胁、知风险”;“可信”指基于PKI系统为信任根逐层建立身份可信、设备可信、应用可信、数据可信、网络可信、平台可信的信任链,确保大数据中心形成可信的计算体系
“可管”指“可全视、管整体”,在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大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安全措施和策略;“可控”是“可透视、控细节”。自主可控,构建各部分的内生安全能力,与安全运行管理平台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构筑大数据中心安全管理新格局
“防护”是指持续防护,“智能”是自动学习、自主进化、自我提升,顺利获得构建自适应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安全威胁“持续发现—持续检测—持续防御—持续响应”的智能联动闭环。自我进化,衍生安全智慧,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零信任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默认情况下不应该信任网络内部和外部的任何人/设备/系统。应该始终假设网络充满外部、内部威胁,不可信任,仅当设备、用户、应用证明自己是可信时,才能建立访问。 零信任对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进行了范式上的颠覆,引导安全体系架构从“网络中心化”走向“身份中心化”,其本质诉求是以身份为中心进行访问控制。 每个设备、用户、应用的访问流都应该被认证和授权,访问控制策略会结合持续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在零信任模型下,所有未认证的资源都是不可访问的,最小权限原则是零信任的基础原则,它将极大程度地减小攻击面。在默认情况下不允许用户连接任何资源,而对授权用户也仅给予本次认证评估后能访问的最小资源集合,其他的一切资源都是不可访问的。不同的权限代表不同的边界,这条边界随着用户、时间、空间、行为的持续安全评估变化而变化。